#6 張力中《孤獨力》的職場生存之道 直面內心 簡單共處

處變不驚
Dec 27, 2020

--

我們有大半輩子在職場打滾,許多不愉快的原因也是職場,儘管工作五花八門,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,職場潛規則、豬頭豬腦的同事或老闆、換工作的煩惱、職涯的規劃…而且問題不斷重複、循環出現。這時,就有許多職場專家,搬出他們的職場聖經,教你怎麼面對職場的各種鳥事、工作該有什麼態度等等等,卻很少看到教我們,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工作、看待職場。

看完張力中的《孤獨力》之後,我在裡面找到了答案,職場各種荒謬、令人不爽的爛事,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了,如果你對工作不滿、正面臨轉職的煩惱,就來聽聽張力中的職場故事,還有用孤獨力淬鍊出來的職場哲學。

哪裡可以找到我👇

Firstory:https://transform153.firstory.io/

Apple :https://bit.ly/apcast

Spotify:https://bit.ly/spocast

Google:https://bit.ly/谷歌pod

KKbox:https://bit.ly/kk播客

👀IG找我玩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153_trans/

張力中是承億文旅的前品牌長,將承億文旅推向大眾的重要功臣,後來被挖角到北京工作,他說每個人都要培養孤獨力,而且越孤獨、越有力量,這不是叫你不要跟別人講話、不要跟同事合作,也不是每天鎖在家裡獨處,孤獨力是和自己對話,認真傾聽內心的想法,任何決定都不須經過他人同意,時時檢視內心想法與行為是否一致,遇到鳥事,直面他就對了,當你越這樣做,任何複雜的事情都會變得簡單,複雜的並不是職場,而是我們。

張力中就是用他的孤獨力,屏蔽職場的喧鬧、八卦文化,傾聽自己內心,一步一步走到今天,他用孤獨力獲得的第一個職場哲學 :

先找到定位,別抱團取暖

我們如何看待職場,職場就是什麼樣子,初入社會就很確定,他與企業是比肩而行,是要來幫助公司成長的,當這麼一想,工作不光是領薪水辦事,還能帶來自我成長,在不知不覺中,累積了技能。

想想團抱在一起,聊八卦罵老闆的人、搞小團體、只求剛好就好的老屁股,被上司刁難就不想再爭取的..等等,他們是想在職場爭一方天地,還是在職場求取溫暖與認同呢?如果越陷入這樣的狀態,在職場就越容易迷失自我、把人生主控權交給他人,然後不管換到哪個工作,結果都一樣。

職場第二個哲學 — — 相信每個選擇造就今日

張力中 26 歲迎來第一份工作,在那之前投了很多履歷都石沉大海,不是很順利,在台中的廣吿公司寫文案、企劃,公司只有十多個人,後來他覺得沒有辦法成長了,於是內轉做廣告業務,收入穩定之後,反而離職去做了月薪兩萬塊錢的行銷工作,在這份工作,他有了新的想法,決定專注做某一個品牌,在 30 歲的時候離職,待業將近一年,跳轉中部餐飲集團做品牌經理,最後才到還沒有穩定的承億文旅,一待就是六年,最後才被挖角到北京。

26~30歲,四年換了兩份工作,待業七八個月,這要是在一般人眼裡,只會覺得這人也太不穩定了,囉唆雞婆的人,大概會忍不住叨唸幾句、嫌棄幾句吧!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,才會有承億文旅的成功,被獵頭挖角的機會,所以職場之路沒有一定的規則,只有認真傾聽自己的真實想法,在每一份工作中,累積自己的實力。

第三個職場哲學 — — 用借位思考,搞定複雜人際關係

這世上最難解的問題,都是人。職場的人際有垂直的上司下屬,還有平行的同事,相處久了難免會有衝突,理念不合也是常有的事情,爭吵過後難免尷尬,久了漸行漸遠,關係難以修復。

張力中處理職場關係,不像是一般人加入團體,常常下班吃飯喝酒,而是保持不親近,但也不失禮的距離,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,不管對方做出的行為是不是傷害到他,都沒有對錯,所以不要帶有任何情緒的看待職場,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。

對上,老闆、主管不合理的要求,猶豫不決沒擔當,不爽就臭罵你一頓,各種讓你不爽的行為,不用帶著情緒去解讀,他們也是人,退去主管之職,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人,把情緒帶入工作中並不會有任何好處,反而應該把情緒拿掉,回歸到工作層面。

對同事也是一樣的,在承億文旅的前幾年,他曾經被任命為品牌長,兼任行銷主管,但因為太忙了,沒辦法照顧周全,底下的兩位助手,反而聯合起來銃康他,不僅上班不接電話、工作沒完成,還拉著同組的人吃飯講他的壞話等等,最後向老闆告狀說他不適任、不管事情,逼得他卸下行銷主管的職位,這種灑狗血的劇情真實的在身上發生了,可是張力中沒有做任何的批判、當面對質等等,反而是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,把情緒拿掉,專注於工作中。

最後那位搶下主管職位的,受不了老闆高壓,就離職了。

如果你在職場上有任何不爽的事情,放下情緒,理解對方,再複雜的人際關係,都不複雜了。

職場第四個哲學 — — 沒有信心?做就對了

我發現,人只要到了三十歲,就會拿放大鏡看自己,成就好不好?有沒有更高的機會?跳到更好的公司呢?如果對現狀不滿意,又會很擔心,年紀越大、選擇越少,漸漸沒有自信。還有想要中途轉換跑道的人,總是害怕沒有相符合的技能,或是被交付一項全新任務,沒信心能扛起。

面對沒自信、沒把握的狀況,張力中的做法,就是不要評判自己,直接面對問題,解決問題。聽起來很像廢話,但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吧!否則你也不會哀哀叫,猶豫不決。

我們是透過各種客觀的條件,來建立自信心的,好比今天上頭要你寫一份英文結案報告,如果你對英文能力判斷是不夠的,那麼就會沒有信心做這件事了,對吧?與其做自我能力分析來建立信心,不如跳過這個環節,直接面對,這就是剛剛說的,面對他、解決他。

張力中在餐飲集團做品牌經理的時候,公司缺乏品牌識別性,但餐飲業屬於成本高、利潤低的產業,在做到一定規模之前,不適合行銷上砸大錢,這就變成老闆不想花錢做行銷,又希望能靠行銷帶來收入,以前的同事聽到這就火了,乾脆吵架離職,而張力中則是站在公司、老闆的立場,用有限的資源做行銷,結果是他成功了。

還有一個例子,他在台中廣告公司轉做業務,本來以為在公司會被講話、被討論,結果大家還是過自己的日子,沒有人真的在乎,在乎的只有自己,而他第一次接觸業務,從不懂到穩定賺錢,也是直接面對問題,找到方法的結果。

職場第五個哲學 — — 工作是渡人者,總有一天得分離

離職最糾結的不是怎麼跟老版開口,而是猶豫該不該離開、要不要等到年終。關於離職,張力中是很坦然的,他認為工作是渡人者,總會有一個人因緣際會相遇,彼此共同走過一段路,然後在岔路口分別,不用感謝也不用掛念,只要這份工作不符合你的價值觀,也看不到你想要的風景,那麼不要浪費時間,離開就對了。

在餐飲做品牌經理時,他把老闆稱為科學家,科學家什麼事都要自己來,而且對食物的執著很驚人,甚至可以說瘋狂的,我看到最荒謬的的一件事,是科學家想賣燒鵝,科學家通常會叫他們去買知名店家的菜,大家一起品嚐,然後由主廚來想要怎麼做,但這次科學家意志非常堅定,他說做出最好吃的燒鵝,於是分配員工到全台購買燒鵝回來試吃,結果全都不滿意,張力中就被老闆要求,當天來回香港,買一隻燒鵝回來試吃,後來又突發奇想的要開烘焙品牌,最後他決定離開。

這邊可能會有人想,這麼荒謬的老闆,還可以忍受他兩年?這應該要早早逃離了吧!但他並不是被迫離開,而是很清楚,留下來繼續做,可以做更多、更好,只是沒有他想要的東西了。這個差別在於,你是因為受不了職場環境才逃開,還是知道你需要什麼,才決定離開。

聽完這五點,你有發現,他都是用最一開始說的孤獨力,在職場中生存,不管是人際、離職還是職涯,回歸到自己身上,去問自己要什麼、想從職場上獲得什麼,當你越清楚,那些困擾所有人的煩惱,都不再是煩惱了。

張力中這本《孤獨力》,不像是一般工具書、心靈雞湯文,鼓勵你該怎麼生存,而是用他的職場故事,傳達對職場的看法,書中不乏荒謬至極的故事,但也正因為他的故事,職場上遇到的鳥事、對未來職涯的茫然,都有了答案,我不再糾結於不利於自身的事情,也不會強迫自己做違背心意的事,推薦大家可以翻翻這本書,今年底似乎又出了新的版本,去看看他的故事,或許你獲得和我不一樣的感悟。

--

--

處變不驚
處變不驚

Written by 處變不驚

Hi,我是153 選擇更多,卻更焦慮的我們,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,處變不驚呢? 在這裡,我將幫助你找到出口,並與你一同成長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