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說到投資理財,我都會自動把它想成投資,例如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等,後來接觸到網路的理財文章,才知道理財是理財,而投資既是理財一部分,也是一門學問,讀過這本書後,我再度檢視自己的生活,又有了不一樣的理解,有些觀念跟習慣可以再調整,比如身邊的人會影響金錢觀念、對金錢的價值觀,以及衝動購物背後的科學原理,我個人覺得挺受用的。作者湯姆·柯利花5年時間,研究128位窮人和233位富人的生活,將他研究的成果,透過祖孫四人的海灘之旅,統整出 22 個致富法則,道理淺顯易懂,有的跟金錢沒有直接關係,但卻間接影響。
💰支持我持續創作
https://pay.firstory.me/user/transform153
IG找我玩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153_trans/
人生的累積財富途徑共有四種,第一是夢想家和創業家,追夢、當老闆,還可以大賺一筆錢,投入熱情越多就賺越多,可說是最值得的一件事,以白手起家的富翁來說,創業夢想家的平均資產是最高的,不過,工時過長、創業初期收支平衡的壓力,還有隨時都可能失敗、婚姻破裂的風險,創業家的代價也相對高。
第二種是大公司攀爬者,戲棚站久了就是你的,在一家公司底層做到高層,看似很安穩,卻要花上 22 年左右才能得到 340 萬美元的資產,而且工時也長、要懂得辦公室政治、人脈手腕,以及公司可能倒閉的風險;第三種是頂級專家,把一項技術或知識發揮得淋漓盡致,達到業界最強的,通常也有較好的收入,但代價是要花時間不停鑽研,還有前期的財務成本,大多需要拿到很高的文憑、不停精進自我,這都是需要金錢的。
最後一種則是儲蓄投資,這個門檻最低,幾乎人人都能做到,也是累積財富最輕鬆的一條,可以說是致富保證班,當然這條路也不會太好走,需要耐心、自律以及時間,而且你也不能太窮,收入最好是能付完生活必要支出後還有剩,如果是窮到一般生活都沒法應付,哪這條路也別想了。
那麼這條致富保證班要怎麼做呢?很簡單,養成好習慣。
我們先來說說祖孫之旅的故事吧!一位爺爺帶著三個孫子去海灘玩,去一個海灘就講一個故事,故事圍繞著他們的鄰居 — — 約翰與湯姆,兩個都是紐約不錯的法學院畢業,也都在名聲、收入很好的會計事務所上班,而且已婚育有三子,起點跟條件是一樣的,最後一個搬走了,一個提早退休成為百萬富翁,怎麼會這樣呢?原來是兩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造成的。
先來說成為百萬富翁的湯姆一家。結婚前,朋友跟湯姆說可以買Tiffny鑽戒,但湯姆預算沒那麼多,於是他透過人脈找到鑽石批發商,買到了預算之內的鑽戒,舉辦婚禮時,他和太太一一列出清單以及每隔項目的預算,想盡辦法,不管是用人脈還是用會計師證照交換,把價格壓在能接受的範圍,連度蜜月也是選擇符合預算、交通費低的海灘,湯姆和太太非常有共識,價值觀也很合,太太也會適時的拉著湯姆一起。
結婚後一定得買房子,但初期頭期款湊不出來,所以只能先租房,他們決定租一套便宜、離公司有一段距離的套房,然後把每個月收入的 20% 存起來,剩下的就是生活花費,為了省錢,他們會盡量購買折價品,週末則會看電影或跟朋友聚聚。
而約翰一家就不是了,為了給太太驚喜,約翰向銀行借錢買 Tiffany,婚禮和蜜月也是,什麼都升級最好的,還要看丈母娘喜不喜歡,他的太太中途也有疑慮,但也沒有阻止約翰去做,反而是約翰認為自己的收入好,會計師的薪水能穩定成長,說服他太太,蜜月旅行因為不能全額付清,所以旅行社收取手續費,他們的蜜月之旅比手頭上現金多了一倍。
結婚之後,約翰想要走路上班,他不想搭車,覺得太累了,於是租了離公司很近的房子,市中心的房租該有多貴啊!可是為了舒服就忍了,這對夫妻也沒有儲蓄的概念,比較像是剩多少存多少。
到這裡,湯姆和約翰兩家都沒有什麼差異,如果是外人來看,還覺得約翰家好爽啊!老公也太疼太太了吧!什麼都給他最好的,湯姆看起來反而沒什麼生活品質。但也就是從這裡開始,兩家人的命運開始轉變了。前面說的都是生活花費,小錢,可多了孩子就不一樣了,第一是孩子的教育費,第二是房子一定要換大一點的,總不可能一家三四口住在小套房裡,所以湯姆和約翰都有買房的需求。
由於湯姆跟太太都有好好存錢,他們把一部分拿出來當頭期款,可以付房價的三分之一,把貸款期限縮短至 15 年,如果有多一點錢就會多還一點,在五年內賣掉多賺了一筆,換了一間更大的房子,剩下的存款拿去買研究過的股票基金,還有買其他房子當包租公包租婆,後來生了三個孩子,每個都去讀比較便宜、教育品質也不賴的公立學校,幸好湯姆跟太太都有規劃教育基金,所以教育費上他們也沒有煩惱太多,加上他們夫妻有好好投資,湯姆換了一份離家近、薪水也可以接受的工作,每天可以準時上下班陪孩子、運動,結果他成為了一位健康的百萬富翁。
約翰一家則是頭期款太少,奔波好幾家銀行,才找到利率高、30 年還款的貸款,但為了換更大的房子,忍就對了!小孩子堅持送私立好學校,就這樣一直不存錢、花大錢,這時候約翰病倒了,他為了賺更多的錢,只能不停加班、想辦法提高工作收入以打平生活開銷,這一病不得了,家中經濟來源只有他,偏偏身上還有債務沒還清,即便把手上的房子賣掉,也沒有賺到多餘的錢,他們只能離開。
這就是湯姆和約翰的故事,同樣的起點,不同的結局,爺爺把故事濃縮出重點,也就是致富的好習慣與必知法則。
聰明的致富法則
1.慎選伴侶和朋友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這句古老不變的名言佳句,也適用在財富上。
你的人生伴侶,要馬推你前進、要馬拖你下水,前面說到蜜月時,湯姆和太太很有共識的選擇便宜、但可接受的方案,太太也會適時的拉湯姆一把,相反的約翰的太太即便有疑惑,還是沒阻止,而且旅行社多收了不合理的手續費,也並沒有打住,結果多花了一倍的錢。
我有交過沒錢但是揮金如土的男友,他的花錢方式,還有家裡對他的寵愛,說真的,我當時就算很省錢,也還是默默的被影響了,總覺得買東西要買名牌,雜牌不好,也幸好我當時真的礙於種種因素,沒辦法亂花錢,否則我那段時間要成為月光族了。
朋友也是,耶魯大學研究顯示,習慣會在朋友圈蔓延開來,而在他的富習慣研究中,白手起家的富翁會刻意的接觸好習慣的朋友,比如個性積極樂觀、有穩定投資的成功人士,改善生活品質。
2.要節儉,但不要小氣
節儉不是小氣,小氣是不注重品質,而且什麼都要用最少的錢,一塊錢也要斤斤計較的那種,我曾聽朋友提過一件小氣到爆炸的事情,我朋友的同學是貢丸15塊15顆,也要計較誰拿多就8塊、誰拿少就7塊,飲料喝剩了給我朋友喝,還要收錢的那種小氣。但節儉相反,節儉是用最低價買到好的品質和服務,比如會關注商品折扣活動、領取折扣金這類的。
3.避免生活方式升級心理
生活方式升級心理,意思是說我們會提升生活水準,以符合增加的收入,比如薪水三萬塊時,你只會吃路邊攤、買路邊攤的包包,但薪水躍升十萬時,就會吃餐廳、買名牌包。因為原始時代有一餐沒一餐的,因此有食物就會大吃特吃、囤積脂肪,下次碰到飢荒就能靠囤積的脂肪生存,這種立即性的滿足延續至今,改為買車、買房、珠寶、美食…而且越奢華越好。我們要避免這種生活方式升級心理,錢賺得越多、越是要謹慎用錢,很多人錢賺得越多、存的越少,就是落入這樣的陷阱當中。
故事中的約翰一家就是這樣,隨著收入提升,過上更好的生活,他們不懂得延遲滿足,不管是結婚還是挑選孩子的學校,都是為了滿足眼前的慾望,以為薪水能填補空洞,結果這個洞是越補越大。
4.避免慾望消費和衝動購物
你們應該聽過這種說法「壓力大就想要買東西、因為很怎樣所以就買了」,不過買完之後也沒有用,事後覺得很浪費,無形中囤積了一堆不會用的垃圾,白白花了一筆錢,這種衝動購物行為,跟我們人的意志力有關。
諸多研究已經顯示,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,你會在下班時追劇、喝酒聚餐,說是放鬆,其實是意志力已經沒有了,才控制不住自己,這也是為什麼店家會在櫃檯放商品,因為在店裡挑東西時會猶豫、進行選擇,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也會消耗意志力,等到你決策疲勞時,會控制不住自己,忍不住拿櫃檯商品或被店員說服加價購買東西。
我就想到損失厭惡心理,我們在第四集也有提過,人討厭損失,所以折扣、折價券這種人人都會瘋搶啊!再搭配決策疲勞,完全被掌控了,可如果冷靜下來,就會發現自己沒賺到什麼,花的總金額越來越多,不過,意志力是有解決方法的,作者就建議要在吃完飯、睡飽後買東西,會比較理性!
而慾望消費則是以人類嫉妒作為燃料的行為,因為嫉妒、羨慕別人有什麼,所以特別想要,像是看到KOL拿著包包、口紅、衣服,覺得他們好美、好漂亮,覺得羨慕也想要,這時候就會有慾望消費,越不是富人越會如此,因為他們渴望擁有一切,有本書叫「窮人的經濟學」,裡面說到收入不高的窮苦人家,家裡卻有昂貴的電視跟物品,越窮的人反而越渴望奢侈品,解決的方法是,感恩你擁有的東西。
5.規劃人生藍圖,有計劃的存錢再轉投資
搜尋理財文章或投資文章,一定會叫你存錢,錢要存但也不要盲目的存,為存而存,要有計畫的進行存錢,列出你五年、十年後的計畫,比如買房、買車、生孩子,依照目標規劃存錢計畫,然後再把錢適時的轉為投資商品。
6.擁有好習慣,包含健康、學習、儲蓄、快樂
習慣致富是這本書的標題,也是作者一直在強調的,致富是一連串的行為造成,貧窮也是,而一連串的行為重複做,便是習慣。在作者的富習慣調查中,有錢人的特質有樂觀、正向積極、遇到問題專注解決、樂於學習、運動等等,湯姆夫妻就有很好的習慣,會運動、節儉、儲蓄、投資,這些或許一開始是刻意的做,但久了、習慣了,最後變成他們致富的關鍵,作者就說了,養成拱頂石習慣,會引發連鎖效應,讓生活變得更好,拱頂石習慣包含健康、學習、儲蓄以及快樂的好習慣。
長輩都會告訴我們,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,有錢也要有命花才行,一輩子追著錢跑,但錢都花在住院上,得不償失吧?所以我們要保持健康,擁有充足的睡眠、多運動、多吃健康的食品,運動不僅分泌多巴胺、血清素,能讓人更快叻,同時帶走頭腦中的自由基廢物,還有釋放腦神經細胞需要的生長物質,刺激神經突觸,神經突觸跟腦的記憶力、智力有很大的關聯,這也代表運動可以讓學習力更強。
再來是學習的習慣,神經科學有一個詞叫做神經可塑性,意思是你的大腦可以重塑、變得更聰明,這個在第七集的腦力全開和第八集的未來預演都提過,這本書也再次強調大腦可塑性,學習同樣能讓學習力變得更強、讓人更快樂。
最後就是儲蓄跟投資習慣了,在這邊湯姆科利再次強調,儲蓄與投資需要有目標和計畫,最好是設定一個自動化的系統,而且讓錢有自己的位置,比如我會固定每月轉錢到三個戶頭,一個年繳的保險和稅金、一個儲蓄投資、一個是為某個目標,還有,越早開始培養理財觀念越好。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-
這些道理很簡單,比如要儲蓄啊、要投資啊、要避免衝動購物等等,膝蓋想也知道該制止的事,不過,又有多少人是有意識地在使用金錢?有多少人明知故犯呢?好好的紀錄每個月花費,看看自己的錢都跑去哪了,多多檢討、有意識地花錢,未來你也有機會成為百萬富翁,推薦大家看看唷!